三大优势铸就五星安全 瑞虎7演绎奇瑞安全实力

2018-1-11 14:58:46 新闻来源:新诺汽车网

      一款“好车”的检验指标有很多,外观、动力、科技,缺一不可。当然,对于消费者来说,“好车”还有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那就是安全。正因为此,各大车企都会进行一系列最严苛的安全测试来检验车辆的安全品质。近日,C-NCAP公布最新一批车型碰撞测试结果,瑞虎7以56.6分的高分的优异成绩获得了五星安全评价,再次证明了奇瑞汽车在汽车安全领域的非凡实力。

图片1.png

      在获得五星安全评价之后,瑞虎7随即推出了万元钜惠活动回馈消费者:购车就享现金优惠10000元  (或现金优惠7000元+5年/10次免费保养);同时享受最高8000元购车置换补贴、2年0利息贷款以及发动机终身免费保修。那么这款获得五星安全评价的瑞虎7究竟拥有怎样的安全品质?小接下来为大家全面解析。

 

      设计研发:越级使用捷豹路虎同级安全配置

      瑞虎7在设计之初就与捷豹路虎的设计团队紧密合作,越级使用了众多捷豹路虎同级的安全配置。瑞虎7采用一体化笼式高强度车身结构,多处使用德国本特勒热成型超高强度钢,全车高强度钢使用率达到70%,超高强度钢达到8%,车身弯曲刚度达到 21000Nm/deg。约束系统上采用与路虎极光一致的瑞典Autoliv(奥托立夫)公司豪车级环护式6安全气囊,看齐宝马X1等豪华品牌SUV,经过多轮试验匹配验证,性能达到最优,领跑众多同级竞争对手。

图片2.png

      与此同时,瑞虎7全系标配“全球第一大ESP电子稳定程序供应商”博世9.1版本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在紧急情况下能快速响应并智能分配四轮制动力,确保车轮保持最佳稳定性。而独树一帜的360度全方位行车监护系统,则包含了BSD盲点监测预警,LDW车道偏离预警, LCA变道辅助,RCTA后方交叉碰撞预警等行业领先的四项顶级主动安全配备。诸多全球领先科技让瑞虎7能够有效应对驾驶风险,为驾乘者带来周到的安全保护。

 

      严苛标准:自主安全开发技术体系保驾护航

      瑞虎7是奇瑞战略2.0时代T1X平台开发的首款车型,此次荣获C-NCAP五星安全评价,离不开奇瑞对用户安全的高度重视与持续投入。奇瑞很早就建立了以团队为核心,体系与流程为保障,集安全试验、安全仿真、安全性能集成、主动安全共四大模块为一体的自主安全开发技术体系。

      作为奇瑞试验技术中心的重点试验室之一,奇瑞碰撞安全试验室总建筑面积约32000平方米,下设整车碰撞、模拟碰撞、行人保护、安全部件四大功能试验室,具备试验能力164项,其中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定委员会(CNAS)认可50项,并且10余项整车与零部件的欧洲法规测试能力通过英国VCA、德国TUV等认证机构认可。

图片3.png

      投入运营7年来,奇瑞碰撞安全试验室先后进行整车碰撞试验、模拟台车碰撞试验、行人保护冲击试验各千余次。奇瑞还针对全球法规标准进行了诸如车对车碰撞相容性、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等测试,并在汽车安全件性能等方面深入研究,将研究成果运用在平台开发、车型开发等方面,使奇瑞产品的安全性能达到世界领先高度,满足全球市场的严苛要求。

      正因为自主安全开发技术体系的保驾护航,瑞虎7的安全性能全面满足了欧洲、海湾、拉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安全法规标准,不断引领着中国汽车品牌安全性能新高度。

 

      实践检阅:环塔赛事考验,金砖品质证言安全实力

      早在C-NCAP碰撞测试之前,瑞虎7就以现场直播的形式进行了“全球首次公开连环追尾安全碰撞”演示,展现了瑞虎7卓越的安全品质。而后,瑞虎7更通过行业顶级赛事和国家级会议用车的实践检阅,成为自主品牌的国际化品质典范。

图片4.png

      在瑞虎7的发展历程里,多次与冠军荣誉为伍,创造“奇迹”也不计其数,2017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上,瑞虎7便又一次刷新了人们对自主品牌的认知。瑞虎7以两驱素车首战环塔,在“魔鬼赛道”披荆斩棘,顺利摘得T2.1厂商队杯全场冠军,这是2005年环塔拉力赛开赛以来,首个以量产车完赛并夺冠的奇迹,其历史意义可见一斑。

图片5.png

       瑞虎7在顶级赛事上大放异彩,自主品牌正名,其产品实力获得国际认可的同时,奇瑞7成功晋升国家级会议用车今年9月瑞虎7成为“金砖五国峰会”官方指定用车,以优秀的产品力、智能舒适的乘坐体验、周到可靠的安全性能,为参会贵宾保驾护航,产品性能再一次得到全面检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汽车品牌的形象与实力。

      瑞虎7卓越的安全性能得益于其在车辆安全领域的领先技术和严苛的实践历练。相信历经重重考验的瑞虎7,凭借出众的品质实力,成为众多消费者的安全出行新选择!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00-2013 www.cnce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QQ:2383424132